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农业工程学科以复杂的农业生物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运用工程、生物、信息和管理科学的原理与技术,探索环境、装备和设施与农业生物的互作规律,研究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相关的工程技术、装备和设施,提供与农业生物系统相关的工程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服务。本校农业工程一级硕士授权学科下设5个研究方向,分别是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和机械制造技术。
本学科共有教师70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2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5名。拥有1个校级工程训练中心,6个一级实验室,42个二级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设备仪器价值2900余万元。现有1个省级现代农业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工程创新训练中心,3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高水平一流本科专业,1个吉林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形成了以智能农机装备与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和设施农业环境优化控制技术等为较强优势特色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学科。
二、培养目标
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农业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创新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热爱祖国,品学兼优,尊师重教,积极投身于我国农业工程事业。
2.掌握农业工程学科某一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达到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将先进的工程原理与方法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敏锐的获取知识能力、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能力、较强的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广泛的学术交流能力。
3.身体健康,能够适应学习与开展科研工作的需要。
三、研究方向
本校农业工程一级硕士授权学科分为5个研究方向,分别为:
1.农业机械化工程方向,主要从事农业机械化与智能装备、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相关研究;
2.农业水土工程方向,主要从事灌溉排水理论与技术、水资源有效利用与节水技术相关研究;
3.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方向,主要从事新能源开发利用、设施农业过程控制与环境工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研究;
4.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方向,主要从事农业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工程、智能化检测与控制技术相关研究;
5.机械制造技术方向,主要从事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相关研究。
四、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非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坚持以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并重。
2.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集体指导。指导小组由导师邀请2-3名校内外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导师或指导小组负责制订和调整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组织文献阅读报告、科研进展汇报及学位论文全程指导。对交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应组成交叉学科的指导小组进行集体指导,导师应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成才。
六、课程体系
1.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得低于29学分,其中课程学习学分不得低于23学分,不得高于26学分,学位课13.5学分,必修环节6学分。跨专业或同等学力考取的硕士生必须补修2-3门本科课程,考试及格,不计学分。
总学分 |
课程学分下限 |
课程学分上限 |
学位课学分 |
学位课及格 成绩 |
其他课及格 成绩 |
29 |
23 |
26 |
13.5 |
70 |
60 |
2.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研究方向 |
开课 学期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 必修课 |
S10193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各研究方向 |
1 |
|
S10193102 |
外国语 |
80 |
2 |
1 |
|
学科 必修课 |
S08281001 |
工程数学 |
48 |
3 |
各研究方向 |
1 |
|
S08281002 |
现代数值计算方法 |
32 |
2 |
1 |
|
|
农业工程专题 |
40 |
2.5 |
1 |
|
S08282001 |
高等农业机械学 |
32 |
2 |
农业机械化工程 |
1 |
|
S08282003 |
农业水土环境 |
32 |
2 |
农业水土工程 |
1 |
|
S08282006 |
可再生能源工程 |
32 |
2 |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
1 |
|
S08282008 |
数字信号处理 |
32 |
2 |
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 |
1 |
|
S08282010 |
先进制造技术 |
32 |
2 |
机械制造技术 |
1 |
|
非学位课 |
公共 选修课 |
S101932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自然科学类必选 |
1 |
|
S10193203 |
国际会议交流英语 |
16 |
1 |
|
1 |
|
S10193204 |
西方文化赏析 |
16 |
1 |
1 |
|
S10193205 |
科技论文写作 |
16 |
1 |
1 |
必选 |
S10193206 |
第二外国语(英语) |
32 |
2 |
小语种者必选 |
1 |
|
学科 选修课 |
|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32 |
2 |
各研究方向 |
1 |
|
S08283002 |
专业英语 |
24 |
1.5 |
1 |
|
S08283003 |
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 |
32 |
2 |
1 |
|
S08283004 |
高等流体力学 |
32 |
2 |
1 |
|
S08283005 |
高等农业物料学 |
32 |
2 |
农业机械化工程 |
1 |
|
|
精确农业与智能农机装备 |
24 |
1.5 |
1 |
|
S08283006 |
图像分析与机器视觉技术 |
24 |
1.5 |
农业机械化工程 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 机械制造技术 |
1 |
|
S08283007 |
排灌机械与节水灌溉技术 |
32 |
2 |
农业水土工程 |
1 |
|
S08283008 |
土壤水动力学 |
32 |
2 |
1 |
|
S08283009 |
农业水文学 |
32 |
2 |
1 |
|
|
新能源利用与开发 |
24 |
1.5 |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
1 |
|
S08283011 |
设施农业工程工艺学 |
32 |
2 |
1 |
|
S08283012 |
农业生物环境控制工程 |
24 |
1.5 |
1 |
|
|
农业传感与信息获取技术 |
32 |
2 |
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 机械制造技术 |
1 |
|
|
农业人工智能 |
32 |
2 |
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 |
1 |
|
S08283019 |
机械系统运动仿真与动力学分析 |
32 |
2 |
机械制造技术 |
1 |
|
必修环节 |
S08284001 |
开题报告 |
|
1 |
- |
|
|
S08284002 |
中期考核 |
|
1 |
- |
|
|
S08284003 |
学术活动 |
|
2 |
- |
|
|
|
教学实践 |
|
1 |
- |
|
|
|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
|
1 |
- |
|
|
3.教学方法
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提倡采取研究班讨论、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试验结果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考核方式
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考核可采用多种形式,公共课一般以笔试为主,专业课可采用笔试和课程论文等方式。重点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各门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学位课70分及格,其它课60分及格。
七、必修环节
1.开题报告(1学分)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在入学后第二学期末至第三学期初进行,要求研究生对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资料进行搜集、阅读和整理,获取全面而准确的文献体系之后进行开题报告。硕士生要求阅读不少于40篇文献资料。开题报告采取报告和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个人阐述时间不少于15分钟。具体办法按《吉林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报告通过记1学分。
2.中期考核(1学分)
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应于入学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进行。休学研究生中期考核与下一年级同期进行。
中期考核工作由学院各二级学科自行组织,成立中期考核小组,考核形式采取PPT汇报和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包括研究生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论文开题的进展情况等,汇报时间不低于10分钟。同时接受考核小组提问,时间不低于5分钟。中期考核结果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具体办法按《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办法》执行。考核获得合格及以上等级记1学分。
3.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并做学术报告计2学分(听学术报告记1学分);参加国内一级学会举办的会议并做学术报告计1学分(听学术报告记0.5学分);参加国内一级学会分会或省级学会组织的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计0.5学分(听学术报告记0.3学分);在全校或学院作学术报告计0.3学分(听学术报告计0.1学分);参加国家或学校公派联合培养半年以上的研究生,学术活动视为考核合格。学术活动考核由导师在第6学期初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经导师审核通过后记2学分。
4. 实践教学(1学分)
研究生完成导师布置的助课工作,比如批改作业,指导实验,指导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硕士研究生至少完成6学时教学实践,实践教学考核由导师在第6学期初对学生进行评价,经导师审核通过后记1学分。
5.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1学分)
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学习、考核,合格者记1学分。
八、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学院对学术型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发表学术成果的具体要求:学生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1篇;学生以第一或导师为第一、学生为第二发明人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学生以第一或导师为第一、学生为第二发明人申请或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项。
其它要求:硕士研究生如以发明专利申请学位,原则上应在答辩前提交国家授权专利证书。如未获得专利证书,应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硕士研究生如以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学位,原则上应在答辩前提交已经授权的专利证书。如未获得专利证书,在答辩前导师可提交本人签字的书面承诺,同意该生在毕业后1年内获得该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证书;硕士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原则上应在答辩前见刊或在线可查(on line发表)。如学术论文未见刊但已录用,必须提交由导师签字确认的录用通知原件及版面费发票;如硕士研究生投寄SCI、EI论文未被接收录用,在答辩前导师可提交本人签字的书面承诺,同意该生在毕业后1年内发表SCI、EI论文,且原则上见刊或在线可查(on line发表),如学术论文未见刊但已录用,则需提交由导师签字确认的录用通知原件及版面费发票。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内容,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条件,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我校的相关规定,且达到学校及学科的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十、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自2020级硕士研究生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