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别(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0855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机械领域主要面向农业及相关工程部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且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二、学习年限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
三、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聘请农业工程领域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培养工作。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课程体系
(一)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3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为22学分,学位课为12.5学分,必修环节为9学分。同等学历或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考试合格,不计学分。
总学分 |
课程学分下限 |
课程学分上限 |
学位课 学分 |
学位课 及格成绩 |
其它课 及格成绩 |
33 |
24 |
26 |
12.5 |
70 |
60 |
(二)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注 |
学 位 课 |
公共 必修课 |
S10193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
S10193102 |
外国语 |
80 |
2 |
1 |
|
|
工程伦理 |
32 |
2 |
1 |
|
专业 必修课 |
ZQGC01101 |
工程数学 |
40 |
2.5 |
1 |
|
ZQGC01102 |
农业工程理论与技术 |
32 |
2 |
1 |
|
ZQGC01103 |
农业工程专题 |
32 |
2 |
1 |
|
ZQGC01104 |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32 |
2 |
1 |
|
非 学 位 课 |
公共 选修课 |
S10193203 |
学术会议交流英语 |
16 |
1 |
1 |
|
S10193204 |
西方文化赏析 |
16 |
1 |
1 |
|
S10193205 |
科技论文写作 |
16 |
1 |
1 |
|
S10193206 |
第二外国语(英语) |
32 |
2 |
1 |
|
专 业 选修课 |
ZQGC01201 |
专业英语 |
24 |
1.5 |
1 |
|
ZQGC01202 |
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 |
32 |
2 |
1 |
|
ZQGC01203 |
高等流体力学 |
32 |
2 |
1 |
|
ZQGC01204 |
数字图像处理及其应用 |
24 |
1.5 |
1 |
|
ZQGC01205 |
高等农业机械学 |
32 |
2 |
1 |
|
ZQGC01206 |
可再生能源工程 |
32 |
2 |
1 |
|
ZQGC01207 |
农业水土环境 |
32 |
2 |
1 |
|
ZQGC01208 |
数字信号处理 |
32 |
2 |
1 |
|
ZQGC01209 |
先进制造技术 |
32 |
2 |
1 |
|
ZQGC01210 |
排灌机械与节水灌溉技术 |
32 |
2 |
1 |
|
ZQGC01211 |
土壤水动力学 |
32 |
2 |
1 |
|
ZQGC01212 |
设施农业工程工艺学 |
24 |
1.5 |
1 |
|
ZQGC01213 |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与工程 |
24 |
1.5 |
1 |
|
ZQGC01214 |
农业生物环境控制工程 |
24 |
1.5 |
1 |
|
ZQGC01215 |
农业传感与信息获取技术 |
32 |
2 |
1 |
|
ZQGC01216 |
农业机械运用管理实践 |
24 |
1.5 |
1 |
|
ZQGC01217 |
精确农业技术体系与实践 |
24 |
1.5 |
1 |
|
ZQGC01218 |
农业水土工程实践 |
24 |
1.5 |
1 |
|
ZQGC01219 |
新能源工程案例与实践 |
24 |
1.5 |
1 |
|
ZQGC01220 |
设施农业工程案例与实践 |
24 |
1.5 |
1 |
|
ZQGC01221 |
农业自动化工程案例与实践 |
24 |
1.5 |
1 |
|
ZQGC01222 |
先进制造工程案例与实践 |
24 |
1.5 |
1 |
|
必修环节 |
ZQGC01301 |
开题报告 |
|
1 |
|
|
ZQGC01302 |
中期考核 |
|
1 |
|
|
ZQGC01303 |
专业实践 |
|
6 |
|
|
|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
|
1 |
|
|
(三)教学方法
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鼓励采用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原则上培养方案中应有1/3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并在方案备注栏中标注“案例教学”。
2. 教学内容要突出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
3.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建设,满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需求。
4. 鼓励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
(四)考核方式
1.鼓励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应注重课程学习过程和结果相结合方式评价,强化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外实践教学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
2.鼓励试点实行教考分离。加强课程教学秩序与考勤管理,严格按照课程大纲开展教学活动。
五、必修环节
(一)开题报告 (1学分)
第1学期末或第2学期初提交开题报告,要求提交文字材料和多媒体幻灯片,在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实践研究的关键问题、意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预期结果。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开题报告通过后记1学分,具体办法按照《吉林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
(二)中期考核 (1学分)
第2学期末或第3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开题报告、论文选题和研究进展等。考核形式采取PPT汇报和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期考核结果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考核结果获得合格及以上的,记1学分。研究生中期考核成绩优秀比例不超过参加考核人数的30%,具体办法按《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规定》执行。
(三)专业实践(6学分)
全日制工程硕士进行实践和研究时间不少于12个月,研究生应认真填写《吉林农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登记表》,并经教学实践单位、导师、所在学院审核,凡达到要求者即可获得6学分。
(四)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1学分)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学习、考核,合格者记1学分。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内容,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条件,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我校的相关规定,且达到学校及学科的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七、机械领域培养方案自2020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